为了更好地服务建筑智能领域,引领行业先锋。万安智能软件研发团队在丰富的软件项目实施经验基础上,采用软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了“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平台”,它将提供一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整个建筑物/区内的各种智能化弱电子系统(例如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安全防范系统S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 等)智能化集成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相互协调联动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建筑物综合信息的高度共享。采用统一的监控平台,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对目标建筑物内智能化各应用子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以及监控管理信息的浏览和查询;提高各应用子系统集成运行管理效率和效益、提高设备节能,以及降低设备故障率。
“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平台”以分布式信息与控制理论为基础而设计的计算机分布式系统,它综合利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RT),即所谓4C 技术。“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平台”是智能建筑最为关键的神经系统,它需要解决多个复杂系统以及多种控制协议之间的互联性和互操作性问题。
由于一个智能化建筑物内的智能化系统涉及到的厂家众多,不同厂家的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因此,“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平台”面对众多的协议,如:BACnet,NetworkAPI、LonMark、OPC Server、Network DDE、RS232/RS422/RS485 串行通信协议和TCP/IP 网络协议等。提供尽可能多的接口支持,万安提供的集成系统已完成对如下标准的接口方式和通信协议的集成支持:
“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平台”采用B/S 的结构模式,采用统一的监控平台,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对目标建筑物内智能化各应用子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以及监控管理信息的浏览和查询;通过集成系统的对所集成子系统的实时监控能力,实现对各应用子系统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及运行参数的设置和修改。提高各应用子系统集成运行管理效率和效益、提高设备节能,以及降低设备故障率;通过集成化的控制和管理界面,采用各建筑智能化系统主流接口标准,满足目标客户各级集成的要求,帮助客户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并达到有效节能。
“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平台”通过接口模块组成实时监控网络神经。系统体现了空间可视化、智能化和总控管理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实现对各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是集多种专业管理系统、通用办公系统、Internet 应用等多方面的合理整合。它不仅规范和完善对业主的服务、管理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操作模式、管理模式,而且利用Internet 的覆盖能力,实现了对各相关部门的电子处理系统相联接,构成电子化的虚拟数字建筑。
基于架构的方案:运行于windows 操作系统,以.NET 框架(通用语言运行时(CLR)和.NET 框架类库(FCL))为基础,利用IIS WEB 服务器,SQLServer 数据库,采用C#、VB.Net等语言来实现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
系统设计采用基于.net 的技术,采用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多层构架,能够支持大用户数和数据量。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 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技术,能够跨越多平台异构数据库,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各种数据类型信息提供整合访问通道。
当前,数字化城市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数字城市导致人们在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推动着3C 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地走向深入。
数字建筑以数字化为基础,建立基于Intranet 的空间可视化集成管理平台,通过网络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通讯集成等多种技术,将数字技术引入智能建筑管理领域,实现管理信息数字化。系统可将建筑智能监控、物业管理等各种信息与建筑背景图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简捷直观。可以管理的数据量更大,分析功能更强,新技术和新手段的采用对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帮助客户规划定制开发建筑智能化集成平台,根据需要挂接专家系统及信息服务,视客户需求定制要求,确定具体平台应用方向,满足设备管理、信息交互及策略管理。商业模式较为灵活,可以是买断定制平台,也可以是合作运营定制平台。
项目依托万安公司现有市场来拓展公司市场,整合虚拟服务器,实现资源整合。例如将家政、增值服务等资源整合,增强该平台的资源挖掘能力,拓展平台的应用前景。项目市场的应用推广及维护均由万安公司完成。
本项目完成时,项目平台搭建完成,虚拟服务也初步形成,将有部分试用客户。项目要达到规模生产所需的时间是无法估量的,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平台将是近几年内不断开发和研究的课题,但其带动作用所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确是显而易见。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后续将会继续。
邵晓燕女士,1964 年生, 1985 年至1991 年工作于厦门经济特区工程建设公司;1991年至1995 年任厦门求实高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5 年至2010 年任万安实业执行董事、总经理;2010 年至今任本公司董事长。2011 年底当选厦门市思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邵晓燕女士是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会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被评为“2009 年度建筑智能化行业杰出女性”。邵晓燕女士曾参与编写《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综合报警服务系统设计规范》(DB35/T114-2001)等多项国家及地方技术规范,参与研发的“智能化住宅技术防范系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在邵晓燕董事长的领导下,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加强人才战略,构建了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和专业的研发人才队伍,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实力,相继推出了十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产品,提高了公司的技术含金量和核心竞争力。
2008 年6 月,经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批准,公司组建了“厦门市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集中人才优势和技术力量,进一步开展建筑智能新技术领域的研究,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专业人才培养,并拉动行业内的技术交流,提高行业的科技竞争力,促进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以邵晓燕女士为首的万安人以“专业专注,用心服务”而响誉业界杏彩体育杏彩体育,积极参与建筑智能化行业软科学研究、标准规范制定,并主动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用真诚和智慧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在邵晓燕同志的倡导下,万安公司在建筑智能化施工总承包业务中引入节能、绿色建筑概念和节能技术,从功能定位、应用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推动在建项目智能化应用系统节能业务的发展,从而扩大节能业务的应用范围,实现人文、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
万安智能是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情况(前三位): 邵晓燕 47.399%股份;于凡15.799%股份;周本强 15.799%股份。
厦门万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 年8 月12 日召开创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并审议通过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及《监事会议事规则》。并于2013 年8 月12 日换届选举产生第二届董事会、监事会。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本公司建立了健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秘书等制度,公司董事会下设有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共四个专门委员会,为董事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保证董事会议事、决事的专业化、高效化。自股份公司设立以来,本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均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职权及各自的议事规则独立有效的运作。
本公司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本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本公司自身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运作。
为规范和减少关联交易,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本公司董事会按照《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订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关联交易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关联交易的回避制度、决策权限、决策程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聘请了独立董事,制订了《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以确保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开、公允、合理,从而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保护股东利益。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公司承诺未来经营中,将公司与非关联股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公司5%以下股权,且不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关联人定义的现有股东)及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对关联交易的要求进行管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审议、关联董事或关联股2014 东回避表决、独立董事发表意见等措施,加强对相关交易的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管理系统和必要的制度,确保公司战略、政策和文化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级主管充分授权,造成一种既有目标牵引和利益驱动,又有程序可依和制度保证的活跃、高效和稳定的局面。
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保证体系、业务流程体系、审计监控体系、文档体系以及项目管理系统,杏彩平台注册地址对关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建立起公司规范运作模式。
例外原则:凡是有重复性质的例常工作,都应制订出规则和程序,授权下级处理。上级主要控制例外事件。
分类管理原则:针对部门和任务的性质,实行分类控制。对高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控制;对基层作业部门实行计量责任制的定额控制;对职能和行政管理部门实行任务责任制的考核控制。
成果导向原则:管理控制系统对部门绩效的考核,应促进部门主管能够按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进行决策。
公司坚决主张强化管理控制。同时也认识到,偏离预算(或标准)的行动未必一定是错误的;单纯奖励节约开支的办法不一定是一种好办法。公司鼓励员工和部门主管在管理控制系统不完善的地方,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按公司宗旨和目标的要求,主动采取积极负责的行动。
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顾客满意度是建立绩效改进考核指标体系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在对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的基础上确定公司各部门的目标,在对顾客满意度节节展开的基础上,确定流程各环节和岗位的目标。绩效改进考核指标体系应起到牵引作用,使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改进努力超向共同的方向。
绩效改进考核指标必须是可度量的和重点突出的。指标水平应当是递进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只要我们持续地改进,就会无穷地逼近高质量、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