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国家的房地产行业继续着坍缩式调整,建筑学院已经鲜有同学毕业后来设计院工作,曾经让人尊敬的业主也不再招收建筑学毕业生,
其实那些中国建筑的社会精英在中小型项目中展现的才华让我敬佩,但是中国还是需要有一些建筑师站出来去承担主流建筑设计的历史责任。
我们显然有别于中国建筑设计洪流中的三股成功力量(国际大师事务所、中国明星工作室、著名大学建筑学院),也不甘心成为国有大院典型的施工图机构,我们希望植根于BIAD深厚的建筑文化和技术积淀,得益于十几年向国际大师事务所的深度学习,执着于思考中国原创设计的现在,也希望在蓦然回首间遇见中国建筑的未来。
本文希望通过我们AMA工作室的进化历程,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完成的一些重要设计作品,向大家展示一位BIAD的建筑师是如何在不同时期,不同维度上思考和感悟设计的:
1993年,大学毕业的我有幸进入刘力大师工作室,学习如何思维清晰的完成一流概念设计,1999年跟随马国馨大师举重若轻地展开奥运申办的各项建筑工作和总体规划,2001年重新回到学校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在邵韦平大师的带领下与FOSTER事务所共同现场设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2005年,我们在持续两年的高强度工作后,终于高质量完成了北京T3的设计工作,项目团队本来是从各室抽调而成,杏彩体育官网app但是经过T3的洗礼以及与国际事务所的深度合作,一部分年轻人逐渐志同道合起来,于是响应院里号召组建了新工作室,我们后来又经历了深圳T3和珠海歌剧院的艺术化和参数化再塑造,逐步成为一支机场设计的梦幻组合。
2012年,我成为第四建筑设计院的院长,为了不让大家有亲疏之分,又可以在管理工作之余兼顾建筑思维,我决定离开原先的工作室并召集几位新入职的实习生,重新组建起一个更年轻的创作团队,秉承我关于四院发展多元化和数字化的方向杏彩体育,逐渐在超高层建筑和科技总部方向获得优势。
2020年,我作为四院院长任期届满重新回到设计一线,工作室开始用心于中国建筑的原创设计和高完成度的建筑作品实现,虽然过去的三年正值疫情时艰,但我们的团队日趋成熟,奇迹般设计中标二十余次,更是在重大机场、超高层、科技总部原创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展现出厚积薄发的实力和信心。
2023年,我正式成为北京建院总建筑师,工作室也进入创作中心,虽然有一些并肩多年的伙伴离开了,但我们的设计理想一刻没有停下。我们渴望更上一层去探讨社会、城市、人文、艺术层面的建构,如何去塑造人们心灵的场所。我们的设计理念经过不断进化日趋明确,就是创作“高品味的原创方案+高品质的建筑设计”,助力BIAD 的建筑创作达到新的高峰。